年近半百来创业,搬家脱贫焕新生
国家的扶贫政策这样暖人心,我们怎么能不努力?我今年46岁了,年近半百,不仅搬进了新家,还创了业、脱了贫。说实话,这样的好日子,我以前做梦都没有想过。
——罗明学
易地搬迁 先居后业
六盘水市钟山区登亨村交通不便、消息闭塞,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。“前有山沟,后有高岩,出村全靠走,只有让大家挪出穷窝,才能斩断穷根。”木果镇登亨河安置点负责人司朝仁说。
2014年,身患慢性病的罗明学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,罗明学和妻子平时就靠几亩薄地维持生计,偶尔外出务工但无法离家太远,家里还有两个女儿要上学,一家人的生活很艰难。
2016年,木果镇登亨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工作正式启动,安置点共有182户962人。其中,仅贫困户就有123户665人。
2017年,罗明学一家也从登亨村搬迁到了登亨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。“住进了楼房、用上了自来水,房前还有一块小菜地,孩子上学就在家附近,小区里有超市和赶集点……国家政策真好啊,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。”罗明学说。
搬到新家开心是必然的,但罗明学也意识到“搬得出”容易,“稳得住、能致富”就很难。“要想以后的日子过得好,我们还得靠自己让腰包鼓起来。”
不等不靠 勤劳脱贫
“搬家后我有了稳定的工作,还能就近照顾家庭。”罗明学搬进新房后,成为安置点的一名水务管理员,每月可拿到固定工资2500元。
罗明学说他还有一个“养殖梦”,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,他报名参加了共青团钟山区委、钟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开展的各种培训。“青年农场主、种养殖、刺绣……有教授理论的,也有实践的,只要能学到东西,我统统都会参加。”
“共青团钟山区委在安置点开办了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,我在那里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和养殖技能。如今,两个女儿放学以后都会去‘希望小课堂’学习,我也能踏实地做自己的事了。有一天大女儿回来说,志愿者老师告诉她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,她一定会好好读书,听完这话后,我感触很深。”提起脱贫攻坚夜校和“希望小课堂”,罗明学竖起了大拇指。
2020年7月,罗明学筹集了15万元款项,在安置点创办了鑫越养殖场,并得到免租两年的优惠政策。“现在养殖场已初具规模,有300余只鸡、12箱蜜蜂、6头母猪,已售完千余只小鸡,赚了7000余元,预计下个月所有母猪都将生产小猪仔。”罗明学笑呵呵地说。
谈到自己之所以能脱贫的原因,罗明学认为是因为遇到了好政策和好人。“我没有场地开办养殖场,村里的司朝仁主任得知后,便帮我申请。后来养殖规模扩大了,他们又帮忙协调,以300元一间的价格租到了22间小圈,加上‘青扶贷’这一系列好政策,我的困难得到了解决。”
“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改善了,还得兜里有钱,我们十分支持搬迁群众创业。”共青团钟山区委书记王泽表示,为让搬迁群众加快转变为新市民,我们始终关注搬迁群众的就业创业问题,根据搬迁群众的学历水平、劳动技能、就业意愿进行就业推荐和创业帮扶。
搬迁只是方式,脱贫致富才是硬道理。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主阵地之一,共青团钟山区委突出重点,扎实开展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工程,在钟山区12个安置点均建立了团组织,组建了以西部计划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,发动青年创业者、返乡大学生和热心群众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,并发挥“青创汇”、青年之家等团属阵地作用,面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引领活动,召开“院坝会”“火炉会”60余次,累计覆盖1300余人次。
柳暗花明 焕发新生
“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。”罗明学说,以前村里有“三愁”:吃也愁、住也愁、行也愁;还有“三不保障”:水不保障、电不保障、路不保障。而现在,这些问题统统都解决了。
从大山深处搬到安置点,从老旧土房搬进小洋楼,木果镇登亨村的村民们和罗明学一样迎来了新生活。“一出门就是水泥路,活动广场上还有健身器材,空闲的时候可以去跳广场舞、健身,日子越来越舒适了。”搬迁群众杨艳说,每天晚饭过后,去跳广场舞已经成了她的习惯。
曾经,看到屋、走到哭,土贫瘠、不养人;如今,新家园、水电通,置兴业、腰包鼓。易地扶贫搬迁让钟山区数万群众挥手告别了穷苦的日子,在温暖的新家园编织起了幸福梦,奔向新生活。
来 源:共青团贵州省委 共青团钟山区委
本文由「
贵州文旅在线 」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,欢迎分享和转发。
原文地址:
https://www.gzwlzx.net/p/1557.html 发布于
2020年12月1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