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民喜丰收 | 道真“仡山贡米”飘香网络销售平台
“‘仡山贡米’沿袭至今,已经从传统农作物演变成一款有机生态米、扶贫米”。
道真仡山贡米
九月的阳光温馨恬静、微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、田野遍地金黄。在三桥镇杠村村皇家田稻谷基地,微风扶着水稻散发出的芳香,把一大片一大片沉甸甸的稻谷吹得涟波荡漾,摇曳着传送丰收的信号。
农户种植有情怀 产业发展有劲头
这个水稻颗颗饱满,你今年收成不错呀!黄守宪听到邻居的夸赞。灿烂的笑容堆满了整个面容。
“现在是订单种植,公司提供水稻种子、种植技术和上门收购服务,有底气,也有信心”,今年61岁的黄守宪身体硬朗、勤奋朴实,从大集体到现在,一直种植“仡香贡米”,从2017年开始,就和仡山育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订单收购,开始了计划种植。据黄守宪介绍,该公司从选种、育苗到收割,全程参与,切实解决了他在种植销售上的后顾之忧。而他本人对发展“仡山贡米”水稻产业也越来越有信心。
黄守宪今年种植了8亩水稻,预计产量可达6000斤,将带给他1万余元收入。种植水稻对于黄守宪来说,不仅仅只是解决口粮问题,更是一种情怀,他说,他喜欢看到春季播种,秋季丰收的景象。
党员示范帮带 产业落地生花
群众富不富,关键看支部,支部强不强,关键看领头羊。王光林是杠村村民委员主任 ,也是和平党支部成员,按照和平党支部“党员示范种植、帮带群众发展”模式,他带头经营皇家田专业合作社,发展蔬菜、高粱等产业70亩,他帮带的夏志芬、刘仁贵等14户农户共种植水稻83亩,发展蔬菜、高粱等产业126亩。
“将村党支部建立在皇家田贡米基地上,以党建促脱贫、党建引领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以传统科学种植方式确保增产、增收、增效”,王光林说到。
据了解,和平支部共辖6个村民组21名党员,由4个党员帮带小组组成,每个党员小组长平均帮带14户农户发展产业。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,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该支部充分依托杠村村皇家田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、道真县仡山御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两个平台,以“党员示范种植,帮带群众发展”的模式,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干部、党员致富能人的组织力和发动力,让党员参与经营管理,重点发展优质杠村贡米、高粱、蔬菜等200余亩,示范带动群众54户,其中贫困户20户。
在杠村村,像和平这样的党支部还有长坪、凌江等5个党支部,全村党员共76人,以“公司+专业+合作性+基地+农户”发展模式,通过实际经营、务工、土地流转等方式,带动全村农户945户3792人,其中脱贫户248户951人,实现年户均增收5000元。
公司推广助力 群众受益倍增
“仡山贡米”产区地处海拔1000米左右三桥镇杠村村皇家田,空气中负氧离子超过10000个/cm3以上,产区日照充足,水质优良,土壤富含钙、铁、硒、锌等多种矿物质,良好生态环境孕育的“仡山贡米”深受市场青睐,据《道真县志》记载,清朝官员回杠村(旧称:姜村)祭祖,特带该米进贡皇上,皇上尝后赞口不绝,方得贡米之称。
“‘仡山贡米’沿袭至今,已经从传统农作物演变成一款有机生态米、扶贫米”,据仡山御田公司副总经理汪旭敏介绍。为了确保仡山生态米有机高质,该公司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,以优化供给、高质高效、脱贫增收为目标。在种植方面,严格按照有机生产方式进行耕种,采用禁止在种植区域内捕捉黄鳝、泥鳅等水产动物,严禁喷撒农药、除草剂等有害物质,严禁在区域内丢放瓶罐、垃圾物等措施来保障“仡山贡米”生态有机品质。在加工方面,主要采用传统加工工艺,保证仡山贡米原生态口感。在销售方面,通过创建品牌,增加农产品附加值,采用线上+线下两种销售模式,进行市场推广和终端销售。在利益分配方面,将公司产生的利润用于公司、合作社、贫困户分红,增加农户收益。
据了解,“仡山贡米”虽然正值收割时期,但国开行工福运平台、建设银行、善融商务、贵阳现代物流集团平台、京东、阿里巴巴等线上销售平台订单已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。贵州茅台集团、上海杨浦商贸集团、上海大润发等大型商超通过线下渠道已向该公司预定有机“仡山贡米”约20000件,按照298元一份,预计销售额可达596万元。
道真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韦 娟
本文由「
贵州文旅在线 」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,欢迎分享和转发。
原文地址:
https://www.gzwlzx.net/p/1165.html 发布于
2020年10月13日